构成信用证诈骗罪的条件会有什么?
一、构成信用证诈骗罪的条件会有什么?
构成信用证诈骗罪的条件具体如下:
(一)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和有关人员实行双罚。
(二)主观要件
信用卡诈骗罪在主观上是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三)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95条之规定,信用证诈骗罪的行为类型有以下四种:
1、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
2、使用作废的信用证。所谓作废的信用证,主要指已过期的信用证、无效的信用证、经人涂改的信用证,或者可撤销信用证经开证行与申请开证人撤销的信用证。
3、骗取信用证。骗取信用证是指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欺骗银行为其开具信用证的行为。这是目前信用证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段。
4、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
(四)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银行的财产所有权。
二、信用证诈骗罪与相似犯罪的界定
1. 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本罪属于行为犯,即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四项行为之一的就构成本罪,不要求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
根据《刑法》第195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的;
(2)使用作废的信用证的;
(3)骗取信用证的;
(4)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应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不以犯罪论处。
2.本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实践中存在着行为人先伪造、变造信用证,然后又利用伪造或者变造的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应适用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即以信用证诈骗罪处罚。
3. 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实践中,一些不法分子为骗取银行贷款,预先编造虚假的事实,骗取进口商与其订立货物买卖合同后为其开具信用证,得到信用证后,向自己所在地银行作抵押,申请贷款,得款后挪作他用或携款潜逃。这种行为,既构成本罪,又触犯了《刑法》第193条的贷款诈骗罪的规定,属于法条竞合犯,根据法条竞合的处理原则,对这种行为应按本罪定罪量刑。
信用证是有使用期限的,任何依法持有信用证的公民,只能是自己使用此证件,且只有确定该证件依旧还处于有效期内,才可以继续使用。若是违规使用已经被作废了的信用证,那么一旦他人因为违规使用行为的存在而受损,违规者就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是信用证诈骗罪的犯罪分子。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一、对员工有利劳动合同范本内容是什么?
一、对员工有利劳动合同范本内容是什么?对员工有利劳动合同范本内容与其他合同相比,更加强调员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能够得到的保障。对于员工......
·无罪辩护不成功刑期会加重吗?
无罪辩护不成功刑期会加重吗?一般不会加重处罚。因为那只是无罪的主张没有被法官采纳,对判刑没有影响。无罪辩护,就是犯罪嫌疑人拒绝承认犯罪行......
·外伤司法鉴定什么时间做?
外伤司法鉴定什么时间做的问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然后分析,才能得出一定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方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
·感情破裂离婚财产怎么分?
生活中,很多夫妻由于感情破裂而导致离婚的不在少数。虽然离婚不是每个人愿意见到的,但也许是对双方最好的处理方式。既然选择离婚,除非对方自愿放......
·专利权的放弃后果是怎样的?
专利权的放弃后果是怎样的?专利权的放弃后果是丧失专利权带来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对于其他人员来说的话,不受到专利权方面的限制,可以无限制的无偿的使......
·遗嘱公证在哪办公证手续
遗嘱公证在哪办公证手续可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发生地的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办理遗嘱公证,申请人应亲自向公证处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一、怎样写遗嘱才有法律效应?
一、怎样写遗嘱才有法律效应?只要是民事主体依照自己的意愿写的遗嘱就会具有法律效应,遗嘱要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同时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就我国......
·假期节假日受伤也不属于工伤吗?
假期节假日受伤也不属于工伤吗一、假期节假日受伤也不属于工伤吗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是因为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均应当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条......
·合同中未约定违约金怎么办?
首先,没有约定就要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来解决。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
·债务纠纷要注意什么内容
债务纠纷要注意什么内容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合同债务纠纷、破产债务纠纷、担保债务纠纷等,即所谓的债务纠纷,它是发生在债权人、债务人或其他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