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强制执行民事行为有哪些?
一、 中止强制执行民事行为有哪些?
中止强制执行民事行为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有以下几方面: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六)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七)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八)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九)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十)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二、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的区别是什么?
(一)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的启动程序的法定事由不同
启动暂缓执行的法定事由体现在《暂缓执行规定》的第3条、第7条、第9条;启动中止执行的法定事由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的第234条。
(二)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作出法律文书的机构和名称不同
暂缓执行由执行法院或者其上级法院作出根据《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第263条、第264条的规定,受托法院在委托法院通知驳回案外人异议、作出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裁定期间可以作出暂缓执行决定,名称是暂缓执行决定书;中止执行由执行法院作出,根据《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第264条规定,受托法院无权作出中止执行裁定,名称是民事裁定书。
(三)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的期限不同
暂缓执行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因特殊事由需要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而中止执行未有期限限制。
(四)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的恢复执行的条件不同
暂缓执行的恢复执行条件是暂缓执行期限届满或者作出决定暂缓执行的事由消失,中止执行恢复的条件是中止执行的条件消灭。
在司法实践中,强制执行一般是由被执行人依法向法院申请后,由法院进行合法的认定的,但法律上也明确规定了上述中止强制执行的条件,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律师来进行合法的界定,避免法律适用错误。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一、离婚后还可以起诉财产分割?
一、离婚后还可以起诉财产分割?离婚后还可以起诉财产分割的,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行为或伪造债务侵占财产,要求再次分......
·行政强制措施和直接强制执行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强制措施和直接强制执行的区别是什么?一、行政强制措施和直接强制执行的区别是什么?第一、行政强制措施是在行政决定作出前行政机关采取的强制......
·劳动是一种结合关系
劳动是一种结合关系因为从劳动关系的主体上说,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为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
·直系亲属继承公证需要多少费用
直系亲属继承公证需要多少费用?直系亲属继承公证的费用是按照继承人的受益额确定的。根据国家计委、司法部《关于调整公证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证明财......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标准分类是怎样的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标准分类是怎样的?现时代有许多的“豆腐渣”工程的混入,导致许多质量不好的工程,而这种工程往往会导致人员的伤亡,那么为了避免这......
·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现在的上班族,除了每个月固定的收入以为,正常情况下,单位都会为其缴纳五险一金,而五险一金的话,除了单位缴纳的部分,个人也需要缴纳一部分。小伙......
·现如今
现如今,城市公共交通越来越方便,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而公交司机作为一个高强度劳动岗位,怎样签订劳动合同才能保证自身的......
·工伤认定结论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结论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结论是具体的行政行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行政复议法》第九......
·老公不向前妻拿抚养费怎么办?
老公不向前妻拿抚养费怎么办?不向前妻拿抚养费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抚养孩子的一方不想找对方拿抚养费,第二种情况就是离婚时,夫妻双方协商好不需要......
·一、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什么吋候做伤残鉴定好?
一、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什么吋候做伤残鉴定好?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做伤残鉴定的时间规定是: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
·怎么确定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管辖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了劳动争议,无论是申请劳动仲裁,还是仲裁之后的劳动诉讼,都应该选择具有管辖权的仲裁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否则相关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