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3000十级伤残能赔多少钱?
一、工资3000十级伤残能赔多少钱?
工资3000十级伤残能赔两万元左右,十级工伤的,规定是当事人可以得到本人7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二、申报工伤的程序是什么
(一)工伤申报申请
申请人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材料。
(二)工伤申报受理
1、保险科接到申请后1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不属于本管辖的告知申请人。
2、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30日内补齐材料。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劳动合同复印件1份;
(2)医疗诊断证明(病历、费用清单、检查单等)复印件1份;
(3)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4)交通事故的,提供交警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如受伤职工为驾驶员的附驾驶证复印件;
(5)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事故伤害的,需提交公安部门或法院的有关证明;
(三)工伤认定
1、经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60日内(特殊情款可以延长30日)做出工伤认定结论通知并告知单位和个人。
2、对不能提供劳动关系货事实劳动关系证明的,告知申请人提起劳动仲裁以确定劳动关系,仲裁时间不累计在受理的规定时间内。
3、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要告知申请人。
4、对认定为工伤的发工伤证。
(四)工伤鉴定
停工留薪期满或资料伤情基本稳定的,申请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
(五)工伤保险待遇
经鉴定符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条件的,申请人想社保中心申请待遇审核。根据核定的待遇,社保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工伤职工给付待遇。
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十级伤残,此时该职员就可以获得单位支付的七个月工资补偿金。若是伤残不能得到恢复,导致职员离职后不能找到工作的,此时单位若是想以其不能胜任岗位需要为由辞退的,需要支付高额补偿金,否则被辞退职员可以起诉该单位。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骨折误工费赔偿几个月?平均经济损失是多少?
误工费通常包括工资、资金、津贴,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受害人平时的收入范围进行决定。当工人在单位工作受了伤后,单位一般不会扣部分或全部工资。那么......
·宝宝2岁半离婚判给谁
根据法律规定,并结合审判实践,孩子两岁半离婚也可能判给男方,也有可能判给女方: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
·在我国怎么查询软件著作权登记
关于著作权现在人们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我国每年申请著作权登记的人数已经突破了一个新的历史值,查询软件著作权登记的这些群体也是比较特殊的......
·署名权具有什么性质内容?
署名权具有什么性质内容?署名权具有:永久性、不可继承性、不可转让性。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
·民法典关于遗嘱监护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关于遗嘱监护的规定有哪些?父母死亡,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则由亲属、关系密切的朋友等法定监护人进行监护。但《民法典》(2021年1月1日......
·起诉
起诉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诉讼开......
·已经离婚财产追诉期限有多长
已经离婚财产追诉期限有多长?离婚后财产分割的追诉期是2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一条“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
·2023抢夺罪新数额标准是什么
一、抢夺罪新数额标准是什么抢夺罪是数额犯,行为人抢夺公私财物的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抢夺罪,予以立案追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
·什么情形下房屋买卖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
什么情形下房屋买卖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1、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根据规定,房产交易合同的签订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当事人......
·债务人诉讼时效中断担保人期限会中断吗?
债务人诉讼时效中断担保人期限会中断吗?一、债务人诉讼时效中断担保人期限会中断吗?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会进行中断的。1、最高人民法院主流观点......
·投标保证金不退怎么办
投标保证金不退怎么办一、投标保证金不退怎么办招标单位毫无理由不退投标保证金的,可以通过法院诉讼解决。根据《招标投标法》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