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减刑适用条件是怎样的
《刑法》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因此,罪犯在适用限制减刑的时候,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被判处死缓的累犯;
第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
第三、实施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对其决定限制减刑。
人民法院依照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限制减刑的罪犯仍可减刑,但要保证最低的服刑期限,有必要对犯有暴力性犯罪等重罪的犯罪分子予以限制减刑,坚持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
二、被限制减刑的人能否假释
被限制减刑的罪犯不可以假释
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被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后,也不得假释。
被限制减刑的死缓犯是不能假释的,即使在被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后也是不能减刑的。这实际上是为了对这种人身危险性比较大的犯罪分子做到罪刑相适应。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因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新司法解释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相应严格了重大刑事罪犯的减刑、假释条件,推动改变“死刑过重、生刑过轻”的刑罚轻重不平衡现象。
在同时对死缓犯适用限制减刑的时候,必须要符合法定的条件。对于限制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也是有下限的规定。一般在缓刑两年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二十五年;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二十年。就是说,限制减刑后,最低刑期不低于二十年。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第三人撤销权纠纷应当注意什么?
第三人撤销权纠纷应当注意什么?一、第三人撤销权纠纷第三人撤销权纠纷主要是针对债务人不当处理债权的情况,包括: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行为。第三......
·农村最低抚养费标准是多少钱
现实中,给予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数额其实并没有一个最低的说法,而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父母离婚涉及到抚养费计算问题的时候,这都是需要根据家庭......
·招标属要约邀请吗
招标公告或者招标通知,一般都认为属于要约邀请,不是要约。而投标是要约,招标人选定中标人,为承诺。如何区分要约邀请与要约:效力不同。要约对要约......
·公司下发给员工的辞退函怎么写?
公司下发给员工的辞退函怎么写?一、公司下发给员工的辞退函怎么写?辞退函范文辞退书________先生/女士: 根据本公司与您签订的劳动合同第_......
·一、合同到期没续签还在上班怎么办?
一、合同到期没续签还在上班怎么办?劳动合同的续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后,当事人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继续签订与原劳动合同内容相同或者不同的劳动合同......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处理的规则之十
规则十房屋买受人要求出卖人迁出户口的请求不属于法院民事诉讼主管范围,房屋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法院可以根据履约情况、违约原因、主观......
·扒窃多少金额可以予以治安处罚
扒窃多少金额可以予以治安处罚扒窃达到2k元以上的就会被追究行政责任,违反了治安管理,如果该盗窃行为未构成犯罪,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治安处罚;如......
·集团型公司劳动关系调动的法律问题
在一个集团公司中,经常会有子公司间职工相互调动的情况,当职工从一个子公司调到另一个,会涉及到相关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建立和接触的相关问题。那......
·集体商标管理办法中集体商标有哪些特征?
集体商标管理办法中集体商标有哪些特征?一、集体商标不属于单个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集体商标属于由多个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的社团组......
·不服国家赔偿决定书时怎么办?
在现代生活中,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尤其是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造成损害时,其应依法应给予的赔偿。有些民众会因为不满意国家赔偿,......
·管辖权异议可以提几次,对案件有什么影响?
管辖权异议可以提几次,对案件有什么影响?一、管辖权异议提出的次数和时间(一)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管辖权异议的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