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最高法关于醉驾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1、《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2、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1) 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 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 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 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 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 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7) 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8) 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3、醉酒驾驶机动车,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又构成妨害公务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4、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判处罚金,应当根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认罪悔罪态度等情况,确定与主刑相适应的罚金数额。
5、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应当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法定诉讼期限内及时侦查、起诉、审判。
二、什么情况下醉驾不判刑?
1、挪动车位型:该类型的被告人驾驶车辆的目的并非在道路上行驶,而是为了挪动车位。被告人由他人驾车送回小区停车场,因他人未将车位泊好,被告人挪动车位剐擦别人车辆或碰撞上消防栓而案发;
2、救治病人型:该类型的被告人为送生病的家人去医院急诊或者赶去医院陪同家人急诊而醉驾;
3、睡觉休息型:该类型的被告人在行驶一段距离后主动放弃醉驾,靠边停车睡觉;
4、隔时醉驾型:该类型的被告人饮酒后将车停放在饭店门口,间隔数小时或隔夜回饭店取车驾驶,但血液酒精含量仍达醉驾标准;
5、尚未驶出型:该类型被告人在道路上准备驾驶尚未驶出时即被查获;
6、被醉驾追尾型:该类型的被告人血液酒精含量较低,虽发生交通事故,但对方亦醉驾且负事故全部责任。
醉酒驾车已经让太多的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算是对犯罪嫌疑人本身而言,可能也要承受精神及其它各方面的痛苦,最高院所出台的这些司法解释,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畏于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而远离醉驾。可单靠司法机关预防醉驾是有些不切实际的,驾驶人心中要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才行。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门窗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有哪些
门窗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有哪些?我们知道,门窗对于房屋来说是重要工程,对房屋门窗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选材上严格把控,规范施工,有利于使得外墙防水......
·在入职新单位应注意什么?
确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存在法定关系的重要凭证。因此,新员工在新单位入职时,不仅需要尽快适应新单位情况,还需尽快明确自己和单位间的劳......
·一、劳动合同法对旷工如何处理?
一、劳动合同法对旷工如何处理?劳动者因旷工导致用人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并对劳动者作出处理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股权转让债权债务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一、股权转让后债权债务如何处理第一、首先需要您将股权转让给第三方,与第三方(受让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
·医院扣绩效工资是合理的吗?
医院扣绩效工资是合理的吗?医院无理由或者乱扣员工扣绩效工资是不合理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不得非法或变相对劳动者进行罚款,......
·法律中规定工程质量标准有几种?
法律中规定工程质量标准有几种?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工程能发发挥最大效益,工程质量达到一个什么标准在国家法律上有着明确的规定。我国法律在工程验......
·回迁房与商品房有什么不同?
回迁房与商品房有什么不同?1、房价不同在房价款方面,商品房与拆迁房有区别,商品房可立即上市,且在银行做抵押进行贷款。而回迁房享受国家政策的优......
·夫妻债务法条内容是怎么规定的
夫妻债务法条内容是怎么规定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
·民法总则对未成年监护人是怎样规定
民法总则对未成年监护人是怎样规定的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一、《民法典》27条关于未成年人的监护......
·抢注册商标盈利应该如何维权
抢注册商标盈利应该如何维权1.如果被抢注商标处于初审公告期,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2.如果被抢注商标已核准注册,可以在该商标注册后五年时间内向商......
·车主未缴纳交强险的赔偿规定是什么?
车主未缴纳交强险的赔偿规定是什么为了切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等投保义务人钻法律空子,心存侥幸逃避应尽义务。我国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