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21岁醉驾的处罚是怎样规定的?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此时需要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驾驶。
二、醉驾检察院笔录重要性
1、坦白认罪、家庭情况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酌定减刑的考虑因素。
2、另外被宣判后,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第七十九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醉驾取保候审现被检察院传唤,说明公安机关已经将案子移送到检察院,对本案已经向检察院提起起诉意见,检察院传唤当事人,是要核实案情,下一步程序是:检察院按照法定程序审查起诉,如果有犯罪事实,并且有证据证明需要判处刑罚的,检察院会将案子起诉到人民法院判决。如果不构成犯罪,检察院会做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案子到人民法院后,如果被法院判处缓刑,嫌疑人就不会被收监;如果要判实刑,法院会在开庭当天批准逮捕将嫌疑人收监。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您,醉酒驾驶,他已经触犯了我国刑事法律,因此对于醉酒驾驶的处理应当严格遵照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21岁已经成年了,那么可以负刑事责任。具体还可以咨询律所。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一、旷工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法?
一、旷工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法?合法,旷工是否属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当夫妻双方离婚时,都会涉及到孩子的抚养权问题,一方获得抚养权,另一方就需要承担抚养费,《婚姻法》第三十七条对抚养费进行了......
·交强险医药费赔偿标准是多少
交强险医药费赔偿标准是多少交强险医疗费赔偿标准是有责一万元,无责一千元。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身损失,交强险的承保保险公司在一万元的医疗费用赔......
·一、房屋买卖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房屋买卖合同诉讼时效是多久?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为3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房屋买卖......
·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的法律定性
一种观点认为,承运人无正本提单交付货物违反了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海商法》的规定,而违反法定义务致人损害的即为侵权;一种观点认为,提单产生于国......
·离婚探视权规定形式有哪些
离婚探视权规定形式有哪些根据司法实践,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1、探望性探视,具有探望时间短,方式灵活的特点,是指非与......
·网上购物假货民事诉讼的流程是什么?
网上购物假货民事诉讼的流程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足不出户的购物体验,网上购物应运而生。但是总有收到有质量问题或是假货的时......
·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区别是什么
一、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区别是什么?1、面向对象不同居民医保主要面向的是没有工作的居民,低保户,学生儿童等人群;职工医保面向的是有工作......
·离婚分割财产涉及第三方财产怎么处理?
一、离婚分割财产涉及第三方财产怎么处理?第三方财产与夫妻分割财产无关,法院一般不会予以分割,但是如果第三方财产涉及正在经营的公司或者经济组织为......
·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被捕有什么后果
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被捕有什么后果一、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被捕有什么后果(1)因逃逸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逃逸一方负事故全部责任(2)对逃逸的当事......
·违法分包承担工伤责任吗?是劳动关系吗?
是用工主体责任,承担工伤责任,但不能认定存在劳动关系。此不仅有最高院的案例,也有相关的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