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有办醉驾的没有?
一、醉酒驾驶处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醉驾后不想被追究责任怎么办
首先,当然是看你是否在道路上醉驾机动车。如果你没在道路上或者在道路上驾驶的不是机动车,即使被查住醉驾,也不构成危险驾驶犯罪。其次,如果你属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又被查住是醉驾,要为自己翻盘,就必须从执法取证中寻找漏洞,将公安机关调取的“证据”依法“非法排除”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来介绍一下公安机关处理酒驾案件的基本流程。
现实中,醉驾案件,一般是由交警设卡查酒驾发现,或者在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发现。交警发现驾驶人有酒驾嫌疑,先是让“吹气”,“吹起”测试酒精含量超过20mg/100ml,但不到80/100ml,属于酒后驾驶;超过80mg/100ml,按照《两高一部意见》第一条的规定,就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犯罪。这个时候,按照《两高一部意见》第六条的规定,血液酒精含量检验鉴定意见是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醉酒的依据,就要去医院抽血取样,送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了。
在这个处理酒驾案件的流程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环节:其一是抽取血样;其二是进行鉴定。如果侦查机关在这两个环节出了问题,取证不合法,就可能导致血液酒精含量检验鉴定意见被作为非法证据排除。行为人,从而也就不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犯罪了。
(一)关于抽取血样
按照《公安部意见》第1条、公安部《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以下简称《交通执勤执法规范》)附件1等规定,查处酒驾应当依照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交通违法处理程序》)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理。
而《交通违法处理程序》第22条第(四)项明确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第23条则进一步明确了采取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行政强制措施的操作程序。具体如下:
1、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者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2、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3、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告知当事人在十五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
4、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
5、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由交通警察在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上注明,即为送达。
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现实中,交警办理醉驾案件,进行血样抽取检验,主要按照《交通执勤执法规范》附件1和《交通违法处理程序》第23条的程序提取血样进行鉴定的。
但是,这里有个突出的问题,即《交通违法处理程序》第23条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第18条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行政强制法》第18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2、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4、通知当事人到场。
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7、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7、制作现场笔录;
8、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9、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显然,《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要比《交通违法处理程序》的规定更加详细也更加严格。
由于《行政强制法》系法律,而《交通违法处理程序》则属部门规章,《行政强制法》的效力高于《交通违法处理程序》。且,《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比2008年4月1日实施的《交通违法处理程序》要晚,所以无论按照法律效力性还是新法优先于旧法,公安机关抽取血样都应当适用《行政强制法》而非《交通违法处理程序》
但现实中,公安机关多适用《交通违法处理程序》,这就容易出现执法漏洞。
比如,根据《行政强制法》第18条第(二)(三)(五)项规定,抽取血样应当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必须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并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现实中,受于人力、物力、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限制,抽取血样多由一名正式人员和非正式人员执法,且不会出示执法身份证件,也不会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这显然是违反规定的。
这样,即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2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因收集取证程序不合法,也可能会被排除掉。
(二)关于鉴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84条规定,对鉴定意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
1、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具有法定资质;
2、鉴定人是否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
3、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与相关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等记载的内容是否相符,检材是否充足、可靠;
4、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是否注明提起鉴定的事由、鉴定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要求、鉴定过程、鉴定方法、鉴定日期等相关内容,是否由鉴定机构加盖司法鉴定专用章并由鉴定人签名、盖章;
5、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
6、鉴定的过程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
7、鉴定意见是否明确;
8、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有无关联;
9、鉴定意见与勘验、检查笔录及相关照片等其他证据是否矛盾;
10、鉴定意见是否依法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无异议。
第85条规定,鉴定意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1、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资质,或者鉴定事项超出该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技术条件的;
2、鉴定人不具备法定资质,不具有相关专业技术或者职称,或者违反回避规定的;
3、送检材料、样本来源不明,或者因污染不具备鉴定条件的;
4、鉴定对象与送检材料、样本不一致的;
5、鉴定程序违反规定的;
6、鉴定过程和方法不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的;
7、鉴定文书缺少签名、盖章的;
8、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没有关联的;
9、违反有关规定的其他情形。
鉴定程序方面,一般发现问题比较困难,而且也很难排除。主要就是检材、样本方面,取错血样、检材污染都可能存在的。
按照规定程序检测、做笔录,根据情况进行刑事处罚或罚款,是否犯罪都必定会吊销驾照,五年内不得再次考取。当事人想要减轻刑罚,可以在取证和鉴定环节寻找方法,鉴定人、鉴定机构和鉴定材料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具体可咨询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一、公司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合同种类有哪些?
一、公司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合同种类有哪些?用人单位依法可解除合同的情形有两类:1、一类是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有四种情形:在试用......
·拾得遗失物和无因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走在路上要时刻注意身边的情况,有时也要注意自己发现了什么东西,有时无意中就会捡到一些东西,那是自己管理还是找主人呢?这是有区别的,拾得遗失物......
·农村耕地确权了还能盖房子吗?
农村耕地确权了还能盖房子吗?农村耕地确权了不能盖房子。首先,咱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确权。土地确权是指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怎么判刑?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怎么判刑?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的判刑,是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
·小公司可以申请破产吗?
小公司可以申请破产吗?一、小公司可以申请破产吗?可以申请。破产不分公司规模大小,只要具备破产的法定情形(资不抵债),就可以依法申请破产。企业......
·欠钱不还的人一直拖着怎么办?
欠钱不还的人一直拖着怎么办?1、对于债务人有能力归还、但就是赖账不还的问题,债权人要保留好具体的证据如欠款欠条,在多次正常催讨仍然无效的情况下......
·一般对于公司增资可以认缴吗
一般对于公司增资可以认缴吗公司增资是认缴还是实缴,《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都未有明确规定。这个问题取决于公司设立时是否实行认缴制,即......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适用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适用标准一级伤残标准(一)、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植物状态;2、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
·一、农村宅基地房产继承需要收费用吗?
一、农村宅基地房产继承需要收费用吗?房屋继承过户继承人可凭遗嘱办理继承权公证,凭继承权公证书到房管局转名。因此费用主要有继承权公证费,按照继......
·《国际海事海商法》的法律适用范围是什么?
像深圳、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和个人比较多。企业在进出口货物的时候,选择一个信誉好,实力强的货代公司很关键。双方签订货物进......
·组织领导传销罪的量刑标准是多少?
一、组织领导传销罪的量刑标准是多少?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