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的手段具体有哪些?
1、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
暴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有些回报率甚至高达几百倍。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付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2、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
不法分子有的以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火龙果、冬虫夏草,养殖蚂蚁、黑豚鼠、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
3、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
不法分子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的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为幌子,欺骗群众投资。
4、装点门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信任。
为给犯罪活动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以实际经营活动掩盖其非法目的。一些公司采取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作广告等加大宣传,骗取群众的信任。有的利用曾是信贷员人头熟、关系多等身份优势骗取群众信任。
5、利用网络,通过虚拟空间实施犯罪、逃避打击。
不法分子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或设在异地,发展人头一般用代号或网名。有的还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和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诱骗群众上当。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在潜逃前还发布所谓通告,要下线人员记住自己的业绩,承诺日后重新返利,借此来稳住受骗群众。
6、利用精神、人身强制或亲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
许多非法集资参与者都是在亲戚、朋友的低风险、高回报劝说下参与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以高额利息诱惑,非法获取资金。有些已经加入的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有的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放过,造成亲情反目,导致人间悲剧。由此可以看出,犯罪分子在进行集资诈骗的时候,使用的手段确实非常的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利用人的心理对受害人承诺高额回报,以骗取受害人的钱财,因此您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以免造成钱财的损失。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避免高空坠物措施主要有哪些
高空坠物这种社会顽疾的不断发生不仅是在拷问着城市管理,甚至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的司法公正,因为面对高空坠物侵权维权无门是很多被侵权人最深的......
·走私犯罪处罚的特殊形式有哪些
走私犯罪处罚的特殊形式有哪些下列为走私犯罪特殊形式,根据本节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一)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
·一、离婚案中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是什么?
一、离婚案中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是什么?(一)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原则既反映在《婚姻法》的各条法律规范中,又是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办案......
·产品缺陷赔偿诉讼时效是多久
产品缺陷赔偿诉讼时效是多久?《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
·在说到离婚案件程序的时候
在说到离婚案件程序的时候,其实主要就是指诉讼离婚里面的程序问题,这比协议离婚可要复杂的多,因而有的夫妻在只能通过此种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的之后,......
·诈骗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该怎么做?
诈骗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该怎么做?生活中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受害者往往在被诈骗后才幡然醒悟,报案并要求追回财物损失。但是在公安机关破案后,犯罪......
·女方怀孕期间男方是否可以提出离婚
在女方怀孕期间,可以说女方是比较脆弱的,而此时也许要更多的保护女方的合法权益。在对女方权益进行保护的时候,不仅仅是体现在工作中,在婚姻家庭里......
·法庭在立案之后多久开庭?
法庭在立案之后多久开庭?一、立案之后多久开庭简易程序一般要在立案之后20天以后才能开庭,因为要给被告答辩期,如果被告要举证期限,那最早也要......
·欠钱不还发信息不搭理你逃避怎么办?
欠钱不还发信息不搭理你逃避怎么办?欠钱不还发信息不搭理你逃避直接起诉,通过诉讼途径得到自己应得的欠款和利息。但在起诉前你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证据材......
·偷税漏税处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偷税漏税处的立案标准是什么?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