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派出所处理结果什么时候通知?
打架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出的行为却很少有人会达到危害社会的地步,但是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就只能将其作为违法的行为要求派出所介入加以制止以及处罚,但是派出所在知晓时间后肯定需要经过法定的流程处理,那么,打架派出所处理结果什么时候通知?
一、打架派出所处理结果什么时候通知?
对于一般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的,公安机关办案期限为30日,最长不超过60日。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第九十九条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打架斗殴不伤人也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受治安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由原来的73种增加到238种,与治安处罚条例相比,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对于构成犯罪的但是情节轻微的;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制造假证照的问题;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以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等都列为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费玉秋副处长解释说,比如沈城时有发生打架斗殴的治安案件,以前的治安处罚条例规定,只有殴打他人致轻微伤害后果的,对加害人进行警告、200元以下罚款、拘留处罚,在执行时也只能进行单项处理,但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只要发生打人行为,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无论殴打有没有产生伤害的后果,后果只是作为处罚额度的量罚依据。
对于殴打孕妇、未成年人、多人打一人等严重违法行为,在予以拘留处罚的同时还可并处1000元罚款。
被处罚者可直接诉讼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在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决定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被处罚人是提请行政诉讼还是申请行政复议,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取消行政复议前置的程序,赋予了当事人自主选择法律救济渠道的权利,通俗地说,就是被处罚人可以跳过复议程序,直接进行行政诉讼,司法部门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有复议结果才能立案的程序,这样可以使公民能自主选择相应的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种人可不罚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始终。对于一人有多个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原《治安管理条例》没有上限,新法规定行政拘留合并执行最多不超过20日;对于70周岁以上,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法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综上所述,派出所在知晓案情之后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所有的法定流程以免受害者因为迟迟得不到相关的结果而没有足够的依据要求对方对自己进行赔偿甚至出现更大损失的情况。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有什么条件员工不可以辞退
有什么条件员工不可以辞退企业虽然有权利辞退“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但是员工有以下6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属于被“特殊保护”群体,企业都不可随意辞退......
·企业要增加注册资本的流程是什么?
企业要增加注册资本的流程是什么?1、去工商领取变更申请表,填写注册资金变更相关栏目2、将增资款打入你的基本账户,请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并出具验资报......
·强奸罪判五年如果写谅解书会减刑几年?
一、强奸罪判五年如果写谅解书会减刑几年?谅解会从轻处罚,判刑情况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强奸罪的量刑标准为:1、犯该罪的,......
·工地欠工程款不给怎么办
?
工地欠工程款不给怎么办?一、工地欠工程款不给怎么办1、与欠款人进行协商在工程欠款中,欠款人一般都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无论是发包人欠款,还......
·劳动关系的争议处理方式有哪些?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纠纷,其中就包括了劳动关系方面的,而此时无论是对怎样的纠纷,其实都是需要积极进行处理,以免造成更多的损害。那此时劳......
·夫妻离婚房产怎样过户手续?
夫妻离婚房产怎样过户手续?1、准备离婚房产过户材料:①离婚判决书/离婚协议/离婚证及其复印件;②房产证(如有共有证的,包括共有证);③申请......
·劳动合同履行标准是什么?
劳动合同履行标准是什么?劳动合同履行是指当事人双方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条件,履行自己所应承担义务的行为。履行劳动合同的原则:①亲自履行原则;......
·原合同违约金过高如何处理?
原合同违约金过高如何处理?对于合同的违约条款,双方都应该特别重视,因为这是以后发生合同纠纷的处理依据。在司法实践过程中,针对有些合同纠纷案件......
·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可以判缓刑吗?
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可以判缓刑吗?对于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刑法》第四百一十条明文进行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
·劳务派遣工伤赔偿责任怎么确定
劳务派遣工伤赔偿责任怎么确定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损害负有安全连带保障责任,在劳动者因公负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