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证人出庭的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证人出庭的有关问题如下所述。一、民事诉讼法证人出庭的要求1、证人具有生理和精神上的能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3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由此可见,证人的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对于证言可信性的影响,并不影响其为证人的资格,其证言的可信性则要求在法庭审判活动中由法官综合判断。2、证人对相关事实亲身感知,并且能够正确表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7条规定,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二、证人不能出庭作证的情况下,其书面证言的效力《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6条对“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作了具体规定,是指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以上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三、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涉及证人出庭作证具体操作程序的规定有3条(分别是第54条第一、二款,第55条,第58条)。据此,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予以准许的,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承担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证人出庭后、作证前,审判人员要告知其作证的权利和义务;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民事诉讼法证人出庭等相关问题如上所述。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证人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必须出庭作证,有法律允许的可以不出庭的情况的时候,可以通过提交书面证言或者是视听资料的方式作证。因此证人在没有上述情况的时候必须出庭作证。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如果抵押他项权证有费用吗?
我们都知道如果要贷款买房的话是必须要办理代项权证的,这样银行才会给你放心的放贷,那么如果抵押他项权证有费用吗?是有费用的,会根据商业用房、和......
·非法同居和重婚有什么区别
非法同居和重婚有什么区别为了加大对违反婚姻忠诚义务行为的处罚,新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都涉及到一个概念:“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营改增为了避免偷税漏税有效吗?
营改增为了避免偷税漏税有效吗?有效,因为增值税是一个闭环。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实行商品或货物流转过程中每个环节只要有增值即要征收税款,......
·苏州社保补缴基数是什么意思?
苏州社保补缴基数是什么意思?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
·安徽征地补偿青苗的补偿标准是什么?
安徽征地补偿青苗的补偿标准是什么?在当今这个社会,补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相当关注的一个问题,毕竟补偿涉及到金钱利益,而这也是人们生活的来源......
·法律规定的幼儿监护人是谁?
法律规定的幼儿监护人是谁?如果父母健在,那么监护人就是父母,这是规定的。如果父母不在或者精神有问题,那么孩子的监护人是:第十六条未成年......
·什么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基础原则
一、什么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基础原则?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规定,劳动争议处理应遵循一些重要原则:(1)依法处理劳动争......
·开除员工怎么赔偿
开除员工怎么赔偿1、如果单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2、如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则不用支付......
·工伤带伤上班工资怎么算
正常工资加伙食补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
·我国的工伤鉴定分几级伤残?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病后,劳动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有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确定劳动者伤残程度和丧......
·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一、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离婚财产分割的方式:个人财产除有约定外,一般不分割,共同财产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 二、夫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