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未到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诉
根据法律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该条法律规定既约束借款人,同时亦适用于出借人,一般情况下,除非另有约定,在借款到期之前,贷款人(出借人)是不得要求提前归还借款的,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因此,按照上述理解,你是不能要求债务人陈某提前偿还未到期的借款的。
但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条又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根据该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存在预期违约行为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而这种预期违约行为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
2、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只要当事人一方存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一,对方均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另外,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据此,债权人有权要求陈某按照约定归还借款,如其拒绝履行,还可诉至法院。
二、打民间借贷官司要交哪些证据
1、从书面证据上讲,当事人应考虑合同、借据、公证书和发票等书证。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应要求原告提供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另外,证据材料为复制件的,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件线索,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证的,对方当事人又不予承认的,在诉讼中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就证人证言来讲,当事人一定要选择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作为证据,并且要保证该证人可以当庭作证,便于法院庭审的顺利进行。确认借贷关系一般应以书面借据为准。无书面借据的,必须有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证明。可见,证人的证据效力也是当事人能否胜诉的关键。
3、当事人还应注意,所诉的债务纠纷案件是否涉及到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结论、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等,这些证据具有较高的证明力,也应向法庭提供。
但如果债权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到期债务人也无法偿还借款,就可以向法院起诉。实践中债务人转移财产来逃避债务,甚至有的夫妻为了逃避债务而假离婚,这就需要债权人举证证明这些事实的存在,否则不可以起诉,即使起诉也不会胜诉。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防卫过当造成轻伤害的辩护词内容需要包括什么?
一、防卫过当造成轻伤害的辩护词内容需要包括什么?防卫过当造成轻伤害的辩护词内容需要包括:第一先写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第二写出......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犯罪未遂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犯罪未遂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犯罪未遂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问题,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以......
·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是怎样的?
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是怎样的?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是被判处罚金,根据《刑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遵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简......
·一、出租人法定解除权行使的条件有哪些?
一、出租人法定解除权行使的条件有哪些?1.因不可抗力而解除合同。2.承租人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或者扩建而解除。3.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
·减刑是如何认定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罪犯被判刑罚之后,最渴望的应该就是减刑了吧。但是我国司法机关对减刑的控制还是比较严的,想要获得减刑,必须符合严格的减刑条件,而这一切都是由司......
·土地新政策小孩没地怎么办
可以申请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新增加的地,或者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地。通过家庭承包形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家庭......
·公租房住了五年后怎么处理
公租房住了五年后怎么处理公租房如果住满五年后,那么可以选择:1、申请继续租赁公租房。需要继续续租的,应当在公租房合同到期前三个月向有关部门提出......
·一般立功减刑、重大立功减刑都是怎么规定的?
一般立功减刑重大立功减刑都是怎么规定的1、一般立功一般立功是犯罪分子到案后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
·一、劳动法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劳动法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赔偿标准是什么?1、若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菏泽征地补偿办法是什么?
菏泽征地补偿办法是什么?国家或者地区要进行公共利益的建设,需要对人民使用的土地进行征收来保证工程建设的完成。不过,国家政府在对人民使用的土......
·民事诉讼申诉时间限制是多久
民事诉讼申诉时间限制是多久一、民事诉讼申诉的时间限制是多久《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