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毒品犯罪可以判死刑
一、哪些毒品犯罪可以判死刑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判处被告人死刑:
(1)具有毒品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武装掩护毒品犯罪、暴力抗拒检查、拘留或者逮捕、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等严重情节的;
(2)毒品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并具有毒品再犯、累犯,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的;
(3)毒品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并具有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向多人贩毒,在毒品犯罪中诱使、容留多人吸毒,在戒毒监管场所贩毒,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毒品犯罪,或者职业犯、惯犯、主犯等情节的;
(4)毒品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并具有其他从重处罚情节的;(5)毒品数量超过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且没有法定、酌定从轻处罚情节的。
二、哪些毒品犯罪可不判死刑
1、自首、立功情形;
2 、被告人坦白尚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其他毒品犯罪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4 条“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的规定,属于从轻处罚的情节。
3 、毒品掺假情形;
因为毒品纯度的不同表明其内含毒性成分多少不同,纯度极低的毒品流人社会后的危害性必然小于纯度高的毒品,所以规定掺假之后的数量才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或者有证据表明可能大量掺假但因故不能鉴定的,可以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4 、特情引诱情形;
因为被告人因受特情的犯意引诱、数量引诱而实施毒品犯罪,其主观罪责相对轻些,况且因特情介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一般在公安机关的控制之下,毒品一般不会继续流人社会,其社会危害程度大大减轻,这在量刑时应当考虑。
5、以贩养吸情形;
尽管对于以贩养吸的被告人,查获的全部毒品均应当以贩卖毒品的数量认定,不能扣除被告人可能用于自己吸食的部分,但是量刑时特别是适用死刑时,应当考虑其个人吸食的情节。
6 、初次犯罪情形;因为初次犯罪即被查获,客观上未造成严重后果,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相对小些,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7 、毒品共同犯罪情形 ;
8 、家庭成员毒品共同犯罪情形;
9 、其他不是必须判处死刑立郎执行的情形。
是否能对毒品犯罪判处死刑,还需要看实际的犯罪情节有没有满足法律中毒品犯罪可以判死刑的条件,要是满足的话,那么就可以依法对被告人判处死刑了。当然,在一些情况下,法律也明确规定了是不能判处死刑的。要是你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咨询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一、为避让它人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怎样的
一、为避让它人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怎样的在交通事故中因为避让他人造成事故,应该按事故的形成原因和各方在事故形成过程中的过错决定事故各方应当......
·个人债务纠纷如何起诉才好
去人民法院起诉是有效解决个人债务纠纷的途径之一,因为法官们是站在中立的角度,根据法律去解决纠纷的,因此,在现代社会,这种解决途径越来越受到广......
·借条签字日期故意写错有效吗?
借条签字日期故意写错有效吗?只要借条的内容是由双方进行合法的订立的,即使是故意写错日期也是有效的。根据《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第六百七......
·湖北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依据是什么?
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行”无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出行靠交通,虽然我国的交通系统已经在逐步完善,但仍避免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往往涉及到事......
·如何网贷有的不用还也可以?
如何网贷有的不用还也可以?网络贷款是不能不还的,建议尽快偿还欠款,造成严重逾期将面临:一、承担高额逾期费用。对于逾期费用,不同网贷平台的名......
·公司法里董事长的权限是怎么规定的?
公司法里董事长的权限是怎么规定的?一般我们提到某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董事会里面的成员。但是董事会实际上就是由董事......
·签订合同后后悔了怎么办?
签订合同后后悔了怎么办?什么情况下可以撤销合同?合同的签订是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双方协商之后的结果。有的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进行......
·一、安徽交通事故护理费赔偿标准规定是什么?
一、安徽交通事故护理费赔偿标准规定是什么?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1条规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
·劳动者在遭遇工伤后可以向用人单位申请相关赔偿
劳动者在遭遇工伤后可以向用人单位申请相关赔偿,在此之前需要在鉴定部门取得工伤伤残的鉴定证明。对于不同程度的工伤伤害,劳动者所取得的赔偿也是有......
·诉讼离婚相关知识
诉讼离婚相关知识1、人民法院判决是否离婚,是从维护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原则考虑,所以对于判决离婚的案件,比较谨慎。2、现行民法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