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引眼球,促成网民自发传播,很多网络谣言直接针对知名企业
一、什么是诽谤造谣企业?
诽谤是指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而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行为的特点是捏造虚假事实并予以传播。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造谣是诽谤定罪时的一个情节。关于“诽谤”的定义,有三个要素值得注意:其一,散布的内容失真,而且是有意的失真;其二,散布的内容包含道德指责;其三,散布的内容是针对自然人。这种诽谤行为的动机和结果则是楼上提到的“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二、诽谤造谣企业是否构成诽谤罪?
造谣是诽谤定罪时的一个情节,如果情节严重的话是会构成诽谤罪的。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满足下列条件的即构成诽谤罪: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根据法律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同时规定,犯侮辱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告诉才处理”,根据本法律规定,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本法之所以侮辱罪要告诉才处理,是考虑到侮辱行为大都发生在家庭成员、邻居、同事之间或日常生活之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且社会危害性不是很大,多数场合下可以通过调解等缓和力式来解决。需要指出:“告诉才处理”,并不是说不告诉不构成犯罪,而是说不告诉对这种犯罪就不提起诉讼。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是指侮辱行为引起了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等后果,被害人无法告诉或失去告诉能力的情况。“危害国家利益”,是指侮辱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外交使节等特定对象,既损害被害人个体的名誉,又危害到国家利益的情况。
因为造谣是诽谤定罪时的一个情节,所以如果达到了诽谤罪的定罪要求是会构成诽谤罪的。现实生活中,为了相会竞争确实会出现诽谤造谣的情况,如果情节严重是要负担刑事责任的,所以警惕您千万不要为了那一时的利益而触犯法律,否则会非常后悔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哺乳期可以辞退员工嘛?
哺乳期可以辞退员工嘛?不可以辞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
·变更孩子抚养费的情形
支付抚养费的法律依据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负担费用的多......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结婚和离婚也成为了日常,这次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对于离婚这方面的程序问题,就是第一次起诉离婚要多久才会得到受理?这个问题,可......
·经济合同违约金比例是多少
经济合同违约金比例是多少?一、经济合同违约金比例是多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主......
·征地补偿款被挪用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征地补偿款被挪用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征地补偿款被挪用应当承担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责任,因为侵占或挪用征地补偿费实际上属于贪污、挪用公共财产,应当......
·刑诉法解释474条的内容是什么?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是三大诉讼法之一,内容非常详细,之后,最高法又出台了有关司法解释,对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条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在刑事诉讼简......
·一、无证醉驾考驾照可以吗?
一、无证醉驾考驾照可以吗?无证驾驶不影响考取驾驶证,但醉酒驾驶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考取驾驶证。如果是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五年内不得取得驾驶......
·补办土地使用证办理收费标准是多少
补办土地使用证办理收费标准是多少?补房屋土地证费用70元/证,含土地证书工本费20元/本,证后附图成图资料费50元/张。一般情况下补办土地使用证的费用......
·离婚子女抚养费标准应扶养多少年
离婚子女抚养费标准应扶养多少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
·通常情况下四级工伤赔偿多少钱
四级工伤赔偿标准不是法律统一规定的,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
·行政强制执行期限三个月90天吗?
行政强制执行期限三个月90天吗?行政强制执行期限是三个月,也就是90天。因为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和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