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结婚的孩子抚养权归谁
一、没结婚的孩子抚养权归谁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法律遵照以下原则处理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问题:
(一)哺乳期内的子女由母亲抚养为原则。依据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3日颁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另外,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二)哺乳期后的子女由谁抚养的问题。首先应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情况判决。如果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上述意见第3条和第4条的规定,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于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5、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三)如果子女是已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父母双方对于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时,根据上述意见第5条的规定,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四)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
二、如何争取未成年子女抚养权
离婚的父母一方,如果想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需要做到如下几点,才能更好的争取子女抚养权:
(一)离婚前多照顾孩子,增加与孩子的感情;
(二)如果双方已经分居,最好争取与孩子一起生活;
(三)如果夫妻双方都忙于工作,最好让自己的父母帮助照看孩子;
(四)自己身上有不好习惯的,要及时改正;
(五)自己没有工作的,要积极进去,寻找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
但是有一点,不得伤害孩子的感情,不要刻意的突然改变孩子的生活方式,如果孩子已满十周岁,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且不可盲目的争取抚养权而伤害到孩子感情。毕竟,离婚后孩子还是双方的孩子,不抚养孩子的一方仍然享有探视权;毕竟孩子十八周岁后,孩子可以自愿选择跟随哪一方。
那就以当事人协商的结果为准。否则的话就只能起诉到法院,由法官对孩子抚养权作出判决了。而此时,哪一方的抚养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那获得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刑事案件申诉被驳回后还可以申诉吗
在众多案件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刑事案件申诉被驳回的情况,那么刑事案件申诉被驳回后还可以申诉吗?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实刑事案件申诉,然后才能判断......
·终生禁驾能被解除吗?
终生禁驾能被解除吗?两种情形将终身禁驾1.哪些行为可能被终身禁驾?答:一是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二是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
·公民的名誉权属于产权吗
公民的名誉权属于产权吗一、公民的名誉权属于产权吗?名誉权不属于产权,名誉权属于人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执行)第一千......
·网贷欠一千怎么办,会坐牢吗?
现在有很多网贷的情况,对于网贷我们大家肯定都是有着相应的了解的。网贷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非常的方便,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用网贷来进行救急......
·民事诉讼法滥用诉权的类型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滥用诉权的类型有哪些?滥用诉权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恶意诉讼和不正当行使诉权。(1)恶意诉讼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诉讼主张缺乏事......
·涉嫌诈骗罪如何处罚判刑
涉嫌诈骗罪如何处罚判刑1、诈骗罪主要以诈骗的数额来量刑:《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继承股东的权利?
继承股东的权利有哪些一、继承股东的权利有哪些1、经营参与权。股东有权参加股东会议,行使表决权,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提出建议。还包括审议董事会关......
·那为什么贷款机构不给未成年人贷款呢?
那为什么贷款机构不给未成年人贷款呢?1、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贷款是一种民事行为,要求借款人必须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申请人未......
·根据合同约定计算的违约金比应付货款还高怎么办?
根据合同约定计算的违约金比应付货款还高怎么办?一、根据合同约定计算的违约金比应付货款还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