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先孕承担抚养费吗?
一、未婚先孕承担抚养费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给付,一般由双方协商为好,协商时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我国婚姻法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未作任何确定性的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以上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比例。抚养费的给付办法,可依父母的职业情况而定,原则上应定期给付。子女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岁为止。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子女,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子女虽满18周岁但尚未独立生活的,如父母有给付能力,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
二、非婚生子女抚养费怎么给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给付,一般由双方协商为好,协商时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我国婚姻法对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未作任何确定性的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1、父母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以上比例确定。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比例。抚养费的给付办法,可依父母的职业情况而定,原则上应定期给付。子女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岁为止。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子女,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子女虽满18周岁但尚未独立生活的,如父母有给付能力,仍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男女双方没有领取结婚证而女方怀孕,生下的孩子并不是婚生子女,但其同样享受应有的权利,父母对孩子都有抚养义务。如果父母分开,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仍然需要按月支付孩子的抚养费至十八周岁。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一、工亡死亡财产分割协议书的写法是什么?
一、工亡死亡财产分割协议书的写法是什么?1、首部。(1)标题。应写明“财产分割合同(协议)”或“分单”、“分产契约”。(2)当事人身分的基本情况......
·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的区别是什么?绑架罪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犯罪手段上都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但有明显区别:一是犯罪的目的的不同......
·在我国北京申请自住型商品房的流程是什么?
在我国北京申请自住型商品房的流程是什么自住型商品房比一般的商品房的价格要低,而且北京市发改委已经明确规定,未来北京将更多的推出一些自住型商......
·存单质押融资的方式有哪些?
存单质押融资的方式有哪些?存单质押的方式有哪些1、以自己或他人的定期存单做质押从金融机构贷款。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质押的存单,贷款机构会在......
·婚后父母赠予房产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婚后父母赠予房产算夫妻共同财产吗法律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
·如何对商标宽展期计算?
如何对商标宽展期计算?一、如何对商标宽展期计算法律为商标权人办理注册商标续展手续所规定的期间被称作续展期,它包括两部分:一是注册商标有效......
·撞人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是什么
有的车主撞到人后为免麻烦给受伤人一点钱款就开车走人,这种做法风险很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时间抢救伤员,然后报警处理。那么撞人交通事故处理流......
·办理商标续展地址是哪里
办理商标续展地址是哪里?办理商标续展地址是商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条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十二......
·关于行政拘留如何保释?
社会上总是会有一些您斗殴的事件发生,严重的违反了社会的公共安全建设,所以对于这样的现象,一般都会对这些不法分子给予一定的惩罚,那么这样的性质......
·怎么样才会构成介绍卖淫罪?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促使了卖淫嫖娼活动的泛滥,因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他......
·广西关于挪用资金罪数额认定是怎样的
广西关于挪用资金罪数额认定是怎样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