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买卖活动中,由于卖房者的不诚信、购房者对购房程序
一、一房二卖的产权应该属于哪一方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不动产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谁办理了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谁就依法取得了不动产的所有权。若出卖人在分别与第一、第二买受人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若对第一买受人完成了不动产登记,则第一买受人因登记之完成而取得了不动产的所有权,并使出卖人对第二买受人陷入了履行不能,第二买受人可依法追究出卖人的违约责任。若出卖人对第二买受人完成了不动产登记,则第二买受人取得不动产的所有权,由于物权有优于债权的效力,如果不动产由第一买受人占有、使用,第二买受人则可以依法请求第一买受人返还不动产,则第一买受人因此造成的损失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和赔偿责任。如果两人均未完成不动产移转登记,则两人都未取得诉争房屋的所有权,而只是均取得了要求出卖人将诉争房屋的所有权移转于自己的请求权。实践中,法官要根据占有情况,实际使用情况,居住时间情况来进行判断,综合考虑。
二、怎么避免一房二卖
对于购房者而言,应重视从源头、从最初就开始防止和避免掉入“一房二卖”的陷阱。1、买房时一定要及时网签,严格采取资金监管及资金托管的形式进行交易。根据目前的房屋买卖交易设置,二手房网签可以使房产交易透明化,通过规范合同文本,充分保障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通过备案有效防止一房二卖。同时,买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尽量能够明确“一房二卖”等禁止性规定,并加重此种行为的违约责任。2、购房者要调查所购房屋的产权,提存房屋产权证。从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到正式办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手续之间还有一段时间。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卖房者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将房屋以较高价格转让给第三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购房者可以调查所购房屋产权,提存房屋产权证对卖房者的“一房二卖”行为加以防范。3、购房者应尽量要求在房屋交易中心登记后再向卖房者支付首付款,这样安排可以避免部分卖房者通过对房屋“一房二卖”而诈骗购房者的购房款,使购房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我们已经在上文中做出了介绍。在实践中,当您遇到一房二卖的情况时,如果您最终获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那么恭喜您,如果您因未办理产权等级而没能得到该房屋,那您也不用气馁,可以去咨询一下专业的律师,让律师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帮您追究卖方的法律责任,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叶飞律师,手机:025-84110110
@叶飞律师简介:专业律师...More>>
·房子贷款买的还能做抵押贷款吗
房子贷款买的还能做抵押贷款吗贷款的房子可以抵押的,可以办理房屋二次抵押贷款。但是,房屋二次抵押贷款对贷款房屋以及其他要求是较高的,一般只有那......
·非法集资诈骗罪判死刑吗?
非法集资诈骗罪判死刑吗?当今世界,非法集资诈骗罪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经受不住诱惑陷入这种骗局,使得自己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甚至会损害......
·无罪刑事再审抗诉书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一、无罪刑事再审抗诉书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无罪判决检察院刑事抗诉书的内容有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案件的基本情况、抗诉的事实与理由、法律依据以及......
·用人单位裁员补偿金扣税吗
用人单位裁员补偿金扣税吗裁员经济补偿金,达到法定征税标准的,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裁员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
·民事诉讼反诉对象是谁,反诉的特征是什么?
民事诉讼反诉对象是谁,反诉的特征是什么?一、反诉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
·社会抚养费去向应有交代吗?
所谓社会抚养费,就是一些超生、违规生育的人适当补偿给社会事业的经费,征收理由是超生的人占用了过多的社会资源。每年我们国家的社会抚养费金额还是......
·两次起诉离婚判决离婚的依据是什么?
两次起诉离婚判决离婚的依据是什么?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起诉离婚判不离,第二次起诉会判离婚。两次起诉要时隔六个月。所谓的六个月的期限是对第一次......
·非法集资前买的房子会查封吗
不会的,人民法院在查封扣押财产的时候一定要以事实和法律参照标准,如果与案件无关财产不应当查封的,因此在实施犯罪之前买的房子不会被查封。同时也......
·司法鉴定资产评估的收费标准是什么
在某些特定的债务债权纠纷的案例当中,很有可能当事人会申请对对方的整体的资产评估进行鉴定,司法鉴定得出来的资产评估报告的具体数额的可信度是非常......
·公司不发高温费怎么办?
夏季来临,气温一天天升高。忍受高温天气工作的人们是很辛苦的。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国家有规定,劳动者理应得到高温补贴。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
·网络诈骗2万判刑几年法律依据是什么?
网络诈骗2万判刑几年法律依据是什么?现在的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往往也给网络诈骗有了可乘之机。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